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川阅全球宏观 作者:陶川 邵翔 张云杰 钟渝梅
A股年内新高,美股历史新高,这场联袂的上涨“剧情”,还能持续多久?如果回到年初,可能难以现象在中美贸易摩擦下中美股市竟然可以同步地进入“高光”时刻,回过头来看,我们觉得有三个特征是值得关注的:
首先,4月以来的本轮上涨,A股的发动要更早,这既体现了政策的响应速度、也反映了资金偏好的变化。
其次,从结构上看,中美都有自己的核心资产。相较而言,美股的“回补”特征很明显、兜兜转转又回到靠大型科技公司拉指数的节奏;而A股则是靠金融等权重股稳步推动中枢上涨。
第三,不寻常的外部核心变量—美元。我们可能正处于弱美元周期的历史性拐点,非美资产面临重估。那么该如何看待后续的演绎?
从宏观角度看,股市的上涨无非来自于三个方面——利率,风险偏好和盈利增长。
利率和风险偏好的变化影响的是估值。货币宽松(预期)带来的利率下降,或者政策不确定性下降/地缘政治事件平息带来的风险偏好上升都会使得折现率下降、股指上升,推动股市上涨;
而由宏观β和行业、企业自身α推动的盈利增长,则会从未来现金流和估值两方面推动股市;当然对于非美股市而言,美元指数也算是短期内的估值因子——美元贬值往往有利于流动性和预期的改善。
从今年的情况看,关税的实际冲击还没有完全显现,企业盈利出现改善的难度较大;而随着特朗普TACO交易深入人心,风险偏好带来的弹性也被压缩。宏观政策和美元能否“拔估值”可能至关重要。
不妨看看历史上中美共振上涨的经验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,美股长期上行趋势下,中美股市“同涨”的时期不胜枚举。我们重点关注中美股市经历回调后的“共振上涨”,最近的几轮分别是2019.01-2019.04、2020.03-2021.02、2022.10-2023.04、2025.04至今。结合前文所述的宏观三维度来看,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结论,这几轮上涨都起始于一定的事件冲击,预期拔估值先行,而要想行情更持久需要持续的政策刺激或者基本面的实际改善:
2019.01-2019.04:贸易冲击缓和下的政策、情绪拔估值。经过2018年市场动荡时期,除了中美贸易摩擦进入缓和期外,最重要的边际刺激来自于美联储开始转向,引领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预期,而国内股市还有2018年底民营企业家座谈会+经济边际改善预期的加持(当然后续经济改善预期收敛,股市也就陷入震荡)。从行业来看,美股信息技术(细分行业中半导体涨幅较大)、工业板块明显上涨。中国则是农林牧渔和计算机(贸易摩擦下的国产替代逻辑)板块涨幅靠前。
2020.03-2021.02: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缓和下,政策加码+经济反弹+美元持续下跌,上涨也更持续。尽管有公共卫生事件的普遍冲击,中美两国都果断采取了“超常规”的政策刺激,冲击放缓后经济迅速复苏、都短暂超过了公共卫生事件前的趋势水平,消费等需求反弹的板块大幅上涨(中国是社会服务、食品饮料,美国是非日常消费品等)。
2022.10-2023.04:公共卫生事件“翻篇”,美联储货币政策拐点+乐观情绪拔估值。随着中国公共卫生“平稳转段”,居民信心迅速反弹,市场有较强的经济复苏预期,而春节假期的数据表现也“可圈可点”;美联储在2022年10月之后开始引导放缓紧缩的预期(此前持续加息75bp)。在基本面修复的支撑下,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,叠加ChatGPT引发的AI热潮,A股传媒、计算机、通信板块领涨,美股信息技术、通讯业务板块领涨。
展望后市,本轮中美股市共振还能持续多久?贸易不确定性的下降,既是本轮中美股市上涨的驱动因素,也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波动之源。短期内,两国经济基本面均难以构成股市持续上涨的因素。但“政策预期”对于市场信心的提振正在强化,且这一作用可能持续至“宽松兑现”,除此之外弱美元的持续也十分重要。具体来看:
第一,贸易不确定性对中美股市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小。当然,特朗普还在用关税政策搅动去全球风云,但随着市场越来越熟悉他极限施压的套路,贸易政策对于市场波动的贡献越来越小,对于股市风险偏好的扰动有限,可能少有的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中美元首的互访进展。
第二,短期内两国经济基本面对股市进一步上涨的催化有限。从中美经济意外指数的走势来看,“关税风暴”早期的中国经济韧性明显强于市场预期,但在贸易壁垒增多的大背景之下,近期增长动能渐趋平缓。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悲观预期虽然迎来了一轮修正,但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滞胀的阴影,债务供需失衡以及美联储的独立性问题都可能成为新的波动之源(详情参见报告《非农为啥“吓不到”市场?(民生宏观陶川团队)》)。
第三,货币政策的“宽松预期”对于市场的支持作用正趋于强化。尽管市场在6月非农发布后,基本放弃了对美联储7月降息的押注,但美股对于后续降息依旧充满信心,这与近几个月美国金融条件的持续放松相互对应,我倾向于认为第三季度白宫和美联储对于宽松的争论将达到白热化,而白宫是占有优势的。
对于中国,外部的“宽松预期”也为国内的货币宽松打开空间。直到“宽松兑现”之前,政策预期对于股市上涨的催化作用可能都会延续。
第四,即便“宽松兑现”不及预期,A股比美股更有“底”气,产业端的催化或为“更高更久”的上涨打开空间。相对于4月以来美股在暴跌后的“填坑”,A股在这轮“底部抬升”中所彰显的韧性,一方面得益于以汇金为主体的“类平准基金”的常态化运行机制;另一方面也受益于从人工智能到国防军工等产业端利好的持续释放。而随着下半年“十五五”规划聚焦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,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A股的“空中加油”值得期待。
风险提示:未来政策不及预期;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;出口变动超预期。
新浪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责任编辑:凌辰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