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很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健康问题——血栓。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,血栓就是突然腿疼、胸痛之类的急症表现,其实不完全是这样。血栓早期往往没有剧烈疼痛,反而会出现一些不太显眼的身体异常,等到疼痛明显,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。尤其是我们中老年人,身体机能下降,血管也容易出问题,了解这些早期信号,及时发现,才能避免更大麻烦。
血栓是什么?为什么要重视?
先说说血栓是什么。简单来说,血栓就是血液在血管里“凝结”成块,堵住了血管,影响血液正常流动。它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不同地方,比如腿部、肺部、脑部或心脏。血栓堵住血管后,可能导致严重后果,比如腿部肿胀坏死、肺栓塞、心肌梗死或者脑梗塞,这些都是生命危险的情况。
所以,咱们得把血栓这个“隐形杀手”盯紧,早发现早治疗,降低风险。
血栓一定会疼吗?
很多人觉得,血栓肯定就是疼痛难忍,没痛就不严重。其实不然,血栓早期很可能没有明显疼痛,而是以下4种身体异常悄悄出现,稍不注意就容易错过。
1. 肢体莫名肿胀
比如说,有位65岁的李大爷,某天发现自己右腿突然比左腿粗了不少,感觉紧绷绷的,但没有特别疼痛,也没摔伤。他没放在心上,结果几天后肿胀更严重,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深静脉血栓。
肢体肿胀常是血栓堵住血管,导致血液回流不畅的表现。特别是单侧腿或手臂突然肿胀,要提高警惕。
2. 皮肤颜色改变
血栓还可能让皮肤颜色变得异常。比如腿部发红、发紫,甚至发青,或者出现发热感。这是因为血液不能顺畅流通,导致局部血液积聚、缺氧。
张阿姨就曾发现左小腿皮肤红肿热,误以为是普通的皮肤感染,吃了消炎药没好,后来诊断才发现是血栓形成。
3. 身体部位发冷或发热
有时候,血栓还会让身体某部位温度异常。局部发冷可能是血流受阻,组织缺血;局部发热则可能是血管炎症反应。注意这些温度变化,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。
4. 乏力或麻木感
早期血栓可能压迫神经,导致肢体感觉异常,比如发麻、刺痛或乏力感。特别是持续的麻木不适,不要忽视。
李大爷当时腿部偶尔麻木刺痛,也没太在意,结果血栓越来越严重。
真实案例说说血栓的危害
江苏的老王,60岁,平时喜欢打牌,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。有天他发现右腿肿胀但没疼,没理会。两天后,腿疼难忍,被送到医院,检查发现是深静脉血栓。如果早点发现腿肿胀、皮肤变色等症状,早期治疗,可能避免严重后果。
专家说,血栓的死亡率很高,尤其是肺栓塞,如果早发现早治疗,死亡风险能大大降低。
血栓的形成原因
为什么会得血栓?中老年人常见的原因包括:
长期久坐不动:血液流动缓慢,容易形成血块。比如长时间坐车、打牌、看电视不动弹。
血管老化和硬化:血管变窄变硬,血流受阻。
基础疾病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心脏病等都会增加血栓风险。
肥胖和抽烟:加重血管负担。
手术或外伤后恢复期:血液凝固功能增强。
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血栓?
1. 保持适当运动
每天坚持适度活动,比如散步、做做广播体操,促进血液循环。尤其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,建议每小时起来活动5-10分钟。
2. 注意饮食调理
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,少吃高脂肪、高盐食物,控制体重。适量吃些富含omega-3的鱼类,有助血管健康。
3. 定期体检
尤其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病的人,更要定期检查血脂、血压,及早发现血管问题。
4. 关注身体异常
一旦发现肢体肿胀、皮肤发红发紫、局部异常温度、持续麻木乏力等,及时就医检查。
血栓早期不一定疼痛,肢体肿胀、皮肤颜色改变、局部温度异常和麻木乏力是4个重要的异常信号。中老年朋友们一定要重视,别等疼痛来才行动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适当运动,合理饮食,定期检查,才能远离血栓危害。
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,平时多留心身体的这些“小异常”,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。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长寿,生活开心!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